对于有兴趣的孩子,能够接受每天较长时间的练习,下一步才是慢慢往专业方向培养。请专业教练、看有关书籍和视频、不间断地学习、练习和比赛,这些都是必须的。这里涉及到请什么样的教练,到哪里学,怎样进行体能、心理和挥杆技术的综合训练、参加什么配套比赛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正规专业训练
在Tiger Woods之前,高尔夫被认为可以从13、14岁开始学好的运动,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很多职业选手14岁才开始正式学球,我国第一代球员如张连伟他们有的20岁才开始学。女子第一人索伦斯坦从12岁开始练习高尔夫,而现在很多小孩从6岁甚至更早已经开始接触高尔夫,IMG-利佰特学院招收的最小年龄则定在8岁,所以什么时候开始学,很难有定论,但总的说来宜早不宜晚。
一般来说,孩子从6-8岁开始训练(有条件的孩子甚至从两岁开始),到12-14岁是一个分水岭,一些孩子到这个年龄已经对高尔夫失去了兴趣,选择放弃,或者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只是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而另外一些这个时候已经在同龄的孩子中脱颖而出,比如能经常赢得一些比赛。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把高尔夫作为主要的特长培养,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高尔夫上面,包括牺牲一些业余时间,周末基本就在球场或赛场。但这个时候还是不能完全放弃学业,因为全世界有数以十万计的青少年在同一条道路上奋斗,有的成熟早、有的冒出来晚,很难说14岁是最优秀的到20岁一定还会是最优秀,在通往职业球员的道路上有太多的变数。同时读书和打球可以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即使他们最终如愿成为职业选手,良好的文化教育也将是保证他们职业之路走得更好的保证,也能保证他们整个人生之路更健康。
16-18岁,是另外一个分水岭。这个时候有一部分因为学球太晚、运动能力比较差等原因还是只能停留在业余水平,还有一部分在全世界青少年排名中名列前茅,赢得一些高级别的青少年比赛,如AJGA公开赛甚至是邀请赛(Invitational)级别的比赛,有的还被邀请去参加过一些职业比赛。如中国的封悦、张华创和关天朗都破纪录地在14-15岁就被邀请参加美国公开赛和大师赛。如果这些比赛的成绩证明已经具备在职业圈内竞争的能力,这个时候可以直接考Q School(下面章节将详细介绍),即通过资格赛争取打美巡或欧巡的资格,即使第一年进不去,如果在资格赛能打进第二轮或第三轮,那么接下来一年至少可以打巡回赛下面的二级赛事(参见“职业体系”章节)。其中只有极少部分会选择高中毕业之际直接去打职业,而大部分是考入大学,进入大学校队,并争取获得大学运动奖学金。这方面内容请参见高尔夫球员的“大学之路”。
教练的选择
专业培训离不开专业的教练。一个好的教练,不仅仅需要精通各种挥杆技术,还需要熟知高尔夫的文化、历史和发展现状,更需要因材施教,能保护孩子对高尔夫的热情,能从心理上引导孩子在场内、场外都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能规划孩子在高尔夫的发展道路。
为了读者对“好教练”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下面就我国和美国教练培养机制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国内的本土教练大多是退役的球员,自己打得不错,但不一定是个好教练,怎样把技术要领准确地传递给年龄很小的孩子,让他们能理解能消化,是比打球本身更难的事情。教练重在“教”。理解技术动作的每一个细节并能清楚地传递给学生是一个挥杆教练最基本要求。现在大多数中国教练都是“打”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受过好的理论教育,他们会告诉你怎么打,却无法找出你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高尔夫球的发展。有的教练教挥杆没什么问题,但对于怎样进行挥杆击球之前的身体训练(对于年龄过小的小孩,先不让他们击球,而只让他们进行身体适应性训练,几个月之后再让他们学挥杆击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怎样去引导和保护孩子的兴趣,怎样把握孩子的心理,怎样成为孩子可信赖的精神导师,怎样规划他们前面的道路,怎样培养青少年走向全球竞争的职业道路并不清楚也无能为力。另外国内有很多外籍教练,他们中间有一些水平不错,有一些其实不比本土教练强到哪里,也只是教教挥杆技术而已,但是挥杆技术只是高尔夫运动的一部分而已。由于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教练产出和管理机制,也没有严格规范的教练认证体系,本土和外籍教练鱼龙混杂,特别是自己不打球的家长,很难判断教练的好坏。很多家长都有这个经历,在国内为孩子找个好教练,找个放心学球的地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相比较而言,美国的教练体系更加规范严谨。美国职业高尔夫球员协会(PGA)有专门的PGA教练的标准。申请PGA教练资格的学员首先需要有较高的球技水平,了解每个挥杆技术的细节,同时需要完成PGA专门设置的课程并通过考试,并在现有PGA教练带领下进行实习,然后需要获得几名PGA教练的同时推荐。所有这些条件都满足之后,才能取得PGA教练资格证书,然后才能“持证上岗”。在PGA设置的课程里,“怎样教”的内容占主要部分,包括教育理论、人际关系、沟通协调技巧、运动学、生物力学、心理学、营养学、报告评估、最新视频分析手段应用等各个方面。PGA教练又大致分为四级,第一级为助理级,一般主要协助更有经验的教练,教授各种挥杆技术;第二、第三级一般具备较丰富的教练经验,具备独立培养专业球员的能力,规划他们的发展方向;第四级为主管级,能够主持一个高尔夫学校或训练实体的运作,同时有教授职业球员的经验和能力。美国一万多家球场俱乐部,几乎每家俱乐部都有PGA教练,所以没有资格证书的“教练”几乎没什么市场。另外在众多PGA教练中,称得上“大师级”的教练不下百人,如大卫.利佰特(David Leadbetter)、汉克.海尼(Hank Haney)、吉米.麦肯(Jim McLean)、布查.哈曼(Butch Harmon)和麦克.邦达(Mike Bender) 等,都曾经是许多PGA和LPGA球员的导师。
总的来说,考察一个教练的好坏,尤其是获得PGA认证的教练,技术水平都不会差到哪去,否则他没法做教练,主要要看的是他的职业精神和敬业程度,一个有耐心、敬业、真正喜欢教练工作的教练是学员莫大的福分。而大师级的教练有别于其他众多教练,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能够高屋建瓴地、全局地把握一个优秀球员的发展方向。
在哪里学-借鸡生蛋
比起什么时候开始学更重要的是在哪里学,向谁学,从而让孩子一开始就能够在一条正确的路上直线前进,而不是在弯路上停滞不前。很多家长同时也是孩子的启蒙教练,在孩子小的时候,自己带孩子,问题不大,但是大部分家长自己也是半路出家,而高尔夫训练最讲究一个综合的基本功训练,比如技术动作、体能、心理、运动康复、营养等各方面需要全面发展,一年下来,绝大多数家长就会发现自己力不从心,顾此失彼,只能求助于专业教练。但是在国内为孩子找个好教练,找个放心学球的地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第一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教练产出和管理机制,也没有严格规范的教练认证体系,本土和外籍教练鱼龙混杂,特别是自己不打球的家长,很难判断教练的好坏。大部分所谓的“高尔夫学校”不过是一个球会的副业,短时间训练或入门没问题,但是要综合培养青少年高尔夫运动员的各种能力就远远不够。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把10岁左右的孩子送到美国读书、学高尔夫球,很多人问,这样对不对,值不值得。鉴于国内的高尔夫行业整体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的普及程度、培训理念、配套比赛、竞争效应、对高尔夫文化的认知等多个方面,而美国在所有这些方面都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地方,作者认为至少在目前这是国内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家长比较好的选择,也是培养孩子的一个捷径。
即使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这种“借鸡生蛋”的模式也值得借鉴,把大量青少年送到海外训练,利用国外特别是美国现有的非常完备的培养体系,培养我国的青少年选手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现在有不少曾在海外训练的选手回国成为国内职业球员的主力,虽然他们尤其是男子在国际上还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但是毕竟较大程度上拉近了这种差距,而且他们会把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和对高尔夫的理解带回国,影响下一代青少年 。随着这种“走出去”,“请进来”和“海归”的模式不断增加,国内的竞争氛围、培养水平、对高尔夫的理解都会不断提高,从而整体上促进我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
现在上学也好,搞体育运动也好,都说要上名校,请名师,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打基础的问题,基础打不牢,楼房盖不高。对高尔夫来说,什么是基础,高尔夫的基础除了正确合理的挥杆动作,还有强壮的身体(如爆发力、耐力)、出色的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柔韧性、强大的心理、丰富的比赛经验以及智慧的头脑、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些综合在一起,才是构成高尔夫运动的基础。好比一张桌子的4条腿,少任何一条,其他三条再结实,都承受不了重压。基础打不牢, 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可能再上得去。记得一位著名教练打过一个比方,他说名校的作用是能够把一只老鹰蛋孵出一只老鹰来,而在一个训练不系统不规范的地方,一只老鹰蛋到最后孵出来的可能只是一只小鸡。不同的培训机构和教练之间,训练手段、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差别可能非常大。现在很多球场俱乐部都有所谓的“高尔夫学校”,但是这样的学校一般只能提供一个方面的支持,就是挥杆技术而已。相比较,以美国IMG高尔夫学院为例,它提供一整套完备的训练体系和各种辅助训练手段,包括体能、心理、营养、受伤保护、运动恢复、长期的高水平训练环境以及有计划的大量合适级别的比赛。有很多已经打得不错的孩子,来到IMG高尔夫球学院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因为需要改动作,需要进行比他们想象中要多得多的辅助训练。以一个广东的学生为例,来的时候15岁,水平稳定在80杆左右,在作者的帮助下来到IMG高尔夫球学院,两个星期后他的教练告诉作者这个学生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是不想去改变,还有就是心态比较急躁,期望改动作之后立马就能见效。作者在和这个学生作了一些简单的心理辅导之后,他开始冷静地看待自己的不足,也通过教练的慢动作分析发现自己很多技术动作并不规范,并意识到自己在心理和体能方面的欠缺,于是主动参加体能训练和心理课,三个月下来之后,他自己说真正感到了什么事系统训练。其实开始起步的时候每个人都差不多,但是最后能达到的高度,基本功起决定作用,越久越明显,不光打高尔夫,任何事情都一样,只不过高尔夫作为一项精细的运动,对基本技术动作、各种基础性的素质要求更为严格。
总的来说,国内要培育出适合于青少年高尔夫球员成长的土壤和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国情的限制,要达到美国的水平几乎不可能。所以“借鸡生蛋”的模式至少是目前培养我国青少年高尔夫选手最有效的方式。读者可以从接下来的“中国和美国在青少年高尔夫运动员培养的比较和差距”一章中找到更多原因和答案。
高尔夫学校的选择
到网上一搜索,发现高尔夫学校到处都是,中国有,欧洲有,澳洲不少,美国很多。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家长确实很苦恼,孩子到底去哪学,或者说去哪学都不放心。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大部分是球场俱乐部宣称的高尔夫学校。以美国为例,很多俱乐部里面都有几个PGA教练,他们在管理球场所有事务的同时可以教球,所以叫高尔夫学校,一般成年人或者小孩放学之后去学学没问题。但是专门针对于青少年高尔夫综合培训(包括体能、心理、比赛安排)的学校很少,而同时和文化课学习结合起来的就更少了。
在选择高尔夫学校方面,这里有三个原则可以借鉴:
第一是看这个“高尔夫学校”真是一个学校还是仅仅是一个球会俱乐部的辅助项目。真正的高尔夫学校能提供综合的高尔夫培训、体能训练、心理指导、比赛安排等。球会俱乐部性质的“高尔夫学校”一般只提供孩子放学之后的训练,比如每周几个小时,或者买几个课时,教练就安排几次课,这种所谓的“学校”即没有校园,也没有教室,孩子没有在集体中的感觉,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交流和社交方面的能力。所以找一家真正的高尔夫学校而不是一家俱乐部。
第二个考察高尔夫球学校的原则是培训体系是否完善。作者多次强调,高尔夫是一项对运动员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运动,技术、身体、心理、经验、智慧一个都不能少。看一个高尔夫学校的好坏,就要看它是否能提供这些方面的综合培养。而要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和具备各种需要的基础设施,一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有的高尔夫学校虽然比“俱乐部”学校要强,比如和文化课学校有一定联系,但是高尔夫挥杆技术以外的辅助训练手段很少,很难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得到提高。在这个方面,美国的IMG学院走在世界的前列,不是因为作者长期工作在此才这么说,而是因为IMG作为一个包括很多运动项目在内的综合学校,它在体能、心理训练、营养、人体运动生物指标测试、评价、运动科学等方面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很完备,有强大的科研团队支持,全世界仅有的三台“人体运动生物指标测试仪”有一台就在IMG学院,其它各种身体辅助训练都非常专业。
第三,对于希望孩子打球和读书两不误的,还有看这个高尔夫学校和文化课学校的配合是否紧密。如前所述,即使在美国,绝大部分高尔夫学校也只提供短期的、供孩子们放学后零散的训练,而他们去哪里上学和高尔夫学校没有关系,教练也管不着。对于以培养业余爱好为主要目的的美国孩子,这样的高尔夫学校最合适不过,但是对于想要借高尔夫“出人头地”的中国孩子,就比较麻烦,首先是训练、比赛时间和上学的冲突,很多青少年比赛周五甚至周四就要去试场,周一才能回来,这样几天的功课就耽误了,如果高尔夫学校和文化课学校不能很好地衔接配合,必然有一头要耽误。另外对于大部分中国孩子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语言。大部分刚来美国的孩子无法用英语和别人交流,和高尔夫学校配套的文化课学校一般只有正常的文化课课程,中国孩子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在这方面,美国的IMG高尔夫学院应该是做得最好的,不仅提供综合的高尔夫培训,而且有英语学校,英语不好的孩子来了之后先专门学英语,然后才升入相应的小学或中学,而且语言学校、中学和高尔夫学校都在一个大的校园,同时可以提供寄宿,在一个大的校园里,孩子本身更有安全感,也更有团队精神。无论从规模还是名气IMG学院在青少年球员培养方面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当然其收费也是首屈一指(一年读书、学球加吃住在八万多美元)。前面已经说到,美国在高尔夫青少年培训无论从基础设施、训练手段、理念、竞争氛围、配套比赛,都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所以有实力送孩子来美国学球、读书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作者建议家长根据孩子和自身的经济以及时间支配状况,慎重选择。一些有实力的家长愿意把孩子早点送出来训练,而一些家长愿意让孩子在国内的高尔夫学校先打基础,或者短期来美国训练、比赛,这些都无可非议。作者先后帮助过数百名国内的孩子来美国不同学校进行短期或长期的高尔夫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也欢迎国内的家长随时咨询孩子的高尔夫发展之路。
总之,选择高尔夫学校的时候一定要兼顾考虑孩子上学的问题,做到两条腿走路。这样才能走得更健康,更稳固,对孩子一生也会更有保障。
不要放弃学业
不要因为打球而让孩子过早放弃读书,这个原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真的无法在孩子12岁时就判断出他/她将来能打职业,不管他/她现在多出色。即使是“老虎”,9岁的时候几乎就誉满全球,也是一路训练加读书,进入斯坦福大学之后再转职业。而现在美国AGJA排名最高的几十个青少年,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包括少数中国的,不管男孩女孩,没有哪个是放弃学业的。另外,文化课的学习,思维的训练不但不会耽误高尔夫训练的时间,相反是对训练良好的促进。高尔夫是一门挑战自我控制能力的艺术,是一个智者的游戏,文化课的学习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领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作者给中国和外国的很多孩子讲授过运动心理学,明显感觉高年级的同学更能把课堂上的东西运用到下场比赛中,而国内一些读书很少的“专业队员”领悟能力要差很多,不会主动提醒自己,宝贵的心理辅导变成了浪费,比赛之后回顾,总会发现相同的问题重复出现。所以说教育和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需要刻意牺牲一方的时间去成全另一方。
作为现在青少年的偶像,麦克罗伊和“老虎”在中国进行表演赛的时候,有人问起他们对中国青少年的建议,麦克罗伊就忠告青少年不要放弃学业。很多人说罗伊自己在10几岁的时候就放弃了读书,专心训练,没错,所以他自己觉得有很多遗憾,但是其实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否可以这样去解读他的忠告,象他这样有天赋能在弱冠之年就在职业高尔夫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是凤毛麟角,这种成功无法被广大青少年复制
在前面提到,孩子在12-14岁是一个分水岭, 而16-18岁是另外一个分水岭,在每一个年龄段,全世界都有数以万计的优秀青少年在往职业高尔夫上的道路上奋斗,14岁是最优秀的到20岁一定还会是最优秀的,在通往职业球员的道路上有太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同时读书和打球可以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即使在AJGA排名前列的青少年,选择高中毕业直接进入职业的是极少数,90%以上的青少年选手选择进入大学校队,在继续加强高尔夫的同时接受大学教育。